close

今天看到以下這篇文章,覺得很寫實。

http://gfamily.cwgv.com.tw/content/index/5597

洗一次碗給五元或十元,

對大人來說,是一種讓孩子賺取零用錢的好方法嗎?

普遍來說,家長若無法讓孩子有好的行為時,這是快速有效的辦法。

學校老師、安親班、才藝班也會用蓋印章,給糖果的方式。

可見這是大家都在使用的方法。

O717T10-2.jpg

但這個方法,我也覺得要很小心地使用,

甚至,最好是一次也不要用,

因為大環境,遇見的老師、牙醫都可能已經在用。

別人做還能夠回家排毒,

但父母自己都做,表示認同外在控制去干擾內在覺醒,

 

O6LN3V0-2.jpg

父母的信任感強化了孩子的認知系統,

本來該是最好的教育孩子時機,

教導孩子好的行為是什麼樣的意涵,

卻逆向將本該導入內在動機的行為,

弄成孩子好的行為是為了回報。

那麼讓他一時大吵大鬧,好像還比較好。

起碼內在動機沒有被干擾了。

ODJKUT0-2.jpg

像這樣的外在行為控制。

沒有空,不關心兒童心理學的家長會使用這種方法。


重點文摘:

代幣制,是美國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施金納(B.F. Skinner)所設計的一種「行為治療法」,常用於建立精神病院患者的生活制度,也用在管訓工作上,後來便逐漸被應用在學校或家庭之中。

制度本身其實相當嚴謹,操作及設計上需要十分謹慎;但在被廣泛運用後,制度內容往往過於鬆散或偏頗,不知不覺中造成孩子價值觀的逐漸偏差。

大部分的教室和許多家庭中,都有各種類似代幣制的「獎勵制度」,用各種能夠滿足孩子的外在誘因,達成某種「期望中的行為」;試問,隨著孩子年齡漸長,誘因是否就得持續擴大?從五塊、五百,到五千元?從棒棒糖、麥當勞,到西餐廳?

更可怕的是,孩子從小就建立這樣的價值觀,內在動力的生長空間被外在誘因啃蝕殆盡,未來的路勢必坎坷!

肯定、鼓勵、同理

代幣制並非不能使用,只是要用得相當謹慎,尤其對象是「孩子」的時候,更需要將重點放在「內在動機」而非「外在行為」,這確實需要更多的時間心力,但結果也會是更加深遠而長久的。

我們都期許自己「發自內心」地努力、做好事,那麼,就讓我們試著「以肯定代替規定、以鼓勵代替獎勵、以同理代替管理」,陪伴孩子找到內心踏實又源源不絕的動力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abbyt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